高考一轮专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   实词辨析

[“三方面”辨析近义实词]

实词,是指在词语中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其中以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辨析为主。

一 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词语的用法也就不同。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2.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体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有的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析词义。

3.看词义的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或性质方面。

二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使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辨析时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用于特定对象。

2.看习惯搭配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发扬—作风、传统;发挥—积极性、作用;改进—方法、工作。

3.看词性和语法功能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该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4.看是否重复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忍俊不禁”不能说成“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成“被人贻笑大方”。

三 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2.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科技、文艺、政论语体等。如:“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生活中说的“土豆”,在植物学中称为“马铃薯”。

(·天津高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一段古潭般__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蔓,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A.深邃 蜿蜒 荒疏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D.幽邃 曲折 荒疏

剖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深邃:深;深奥。幽邃:(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此处形容“悄无声息”的“河湾”,用有“深而幽静”之义的“幽邃”较为合适。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弯曲;(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此处用来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流水,与“蜿蜒”的第二个意思最为契合。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此处形容“枝叶梢头”的少,用“稀疏”较为合适。语文资料加群   虚词辨析

[“五看”辨析近义虚词]

虚词是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的使用,偶尔也涉及助词。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

2.看搭配情况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这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区别是“不但”后必须是否定内容才能与“反而”搭配。

3.看语气辨析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

4.看表达关系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关系的作用,所以考生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5.看位置辨析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等。

(·全国卷Ⅲ)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

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剖析 ①处所填内容中需要有一个指示代词,用来指代前面内容、充当主语,而C项的“实际上”缺少主语,所以可排除C项;②处前后是并列关系,而D项“当然”表示对前文的认可推理,所以可以排除D项;③处所在分句意在点明“屏弃功利性”的作用,而A项的“要”则使该分句指向了“屏弃功利性”的目的,故排除A项;④处表示一种主观的认识,故用表示主观态度的“认为”较好;⑤处前后有明显的果和因的关系,故只能用“因为”;⑥处表示假设关系,与后文的“也”照应。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B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谈到疯狂的建筑师高迪和他的建筑,__①__要提到空间几何。虽然空间几何看上去是那样简单,__②__人们却难以用语言进行解释。__③__青年时代起,高迪就对这门学科痴迷不已,__④__影响了他的一生。尽管高迪的灵感来自生物和自然界的形态,__⑤__他所有的作品__⑥__暗含了严格的公式、计算,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

A

一定

/

以至于

但是

B

/

首先

然后

然而

C

可是

/

不过

反而

D

或者

甚至

因为

最终

/

无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①处表态度上的肯定,应填写“一定”;第②处,前句中的“虽然”与后句中的“却”构成转折关系,无须再用关联词;第③处为固定搭配“从……起”;第④处表明前文内容所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和结果,应填写“以至于”;第⑤处所在句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第⑥处与前文“所有的作品”照应,应填写“都”。故答案选A项。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辩证地来看,我们首先得承认,中国传统的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与封建等级、家庭本位是紧密联系着的;__①__市场经济的发展则要求主体之间地位平等,__②__在市场中自主自立地参与竞争,__③__传统伦理价值观无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思想观念障碍。__④__,市场经济具有忽视社会伦理而单纯逐利的价值倾向,__⑤__不加以约束和限制,__⑥__损害人类伦理道德的整体发展。

A

但是

所以

可是

尽管

/

一定

B

/

如果

即使

因此

虽然

可能

C

虽然

但是

/

可是

与其

也许

D

/

因而

但是

如果

必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①处后面的“则”字,要求与明显的表转折的连词搭配,所以排除B、C两项;⑤处的前后句构成明显的假设关系,所以排除A项。

考向   近义成语辨析

[近义成语辨析“七注意”]

在成语的使用中,意思相近的成语因忽略语素间细微的差别而造成误用现象。在众多的成语中,近义成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辨析这些近义成语就成了我们必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今晚央视一套8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将诞生最终的冠军。________“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一百余位诗词达人、十场擂台赛的激烈角逐,将带领全国电视观众完成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相较于去年,节目几处升级效果很好。首先是内容有所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________《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________、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观众品读文化,寻根中国。

其次,赛制上的升级也成为一大亮点,增设了具有“一对一”对抗特点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场上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永言。”这也是中国人喜欢作诗、痴迷诗歌的根本原因。“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谓的“即席作歌”的饮酒风俗。魏晋时,名士四十余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流觞曲水”,抒展抱负,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促成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而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就是“当筵歌诗”的最好例证。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秉承    源头    耳熟能详

B.继承源流耳熟能详

C.秉承源流耳濡目染

D.继承源头耳濡目染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秉承:指接受,承受,按(旨意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继承: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后人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结合“宗旨”一词分析,用“秉承”。源头:水发源处,比喻事物的本源。源流: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结合“中国诗歌的”“《诗经》”“开始”分析,选用“源头”。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清楚、详细地复述出来。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修饰“诗词”,选用“耳熟能详”。故选A。

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飘洒”,飘舞着落下来。“散落”,分散地往下落。前者强调飘舞,后者强调分散。根据语境,光带像烟雾一样从大熊星座飘舞出来,用“飘洒”更恰当。②“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前者强调时间短,变化多;后者强调丰富,专指文献、资料等。语境中修饰的对象是“瑰丽景象”,且“时动时静,变幻莫测”,用“瞬息万变”更恰当。③“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前者适用对象是创作者,后者适用对象多是建筑、雕塑等作品。语境中用于形容大自然这一画家的技艺,用“出神入化”更恰当。

年天津卷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多数人的_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_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有时指表象)。理念:信念;思想,观念。心目:想法和看法;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根据句子语境“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可知,是关于人们内心对“真和美的看法”,选用“心目”最合理。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犹含蓄。涵义:涵意;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蓄积并保持(水分等)。多用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在的涵养。根据句子语境可知,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一部分,选用“内含”或“内涵”。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南辕北辙: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根据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句中修饰的是“真和美”,只能选“分道扬镳”。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一般用于否定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或看待,一般用于否定句。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彼此实力相当,可以抗衡。根据语境,句子为肯定句,不能选用“同日而语”和“相提并论”,句子的意思是“真和美的地位一样”,选用“分庭抗礼”。故选D。

专题提升作业(二)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______,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________;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________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________。

A.落地生根   置疑   即使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即使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尽管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尽管   若隐若现

答案 C

解析 第一空后面有“枝繁叶茂”一词,所以用“落地生根”更符合语境。据此排除B、D两项。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第二空句子为肯定句,应用“质疑”。据此排除A项。故选C。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直到目睹了一场牡丹的落花。清风徐来,盛放的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________的歌声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________烁于枝头,________归于泥土,它跨越枯萎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________的体味。于是你在震惊的遗憾中感悟:富贵与高贵只一字之差,品位却高下迥然。于是便不得不感叹:________。

A.悲哀 要么 要么 触目惊心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B.悲壮 或者 或者 触目惊心 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

C.悲哀 或者 或者 惊心动魄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D.悲壮 要么 要么 惊心动魄 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

答案 D

解析 “要么”“或者”,作为连词都表示选择关系,“要么……要么……”只能二者选其一,而“或者……或者……”还可以有二者之外的选择,根据语境“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此处选“要么……要么……”,排除B、C两项。“触目惊心”强调事态严重,“惊心动魄”强调受到的震撼强烈。此处是说牡丹的美令人震撼,选“惊心动魄”。“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强调美;“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除了强调美,还强调品位高。根据前文“品位却高下迥然”,此处选“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故选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林风眠的画作既隐含中国虚静简逸的精神,又渗透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________,令人耳目一新。

②周德清不为传统所囿,突破旧韵书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________,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原音韵》。

③“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________,特立独行,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A.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别开蹊径

C.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D.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答案 D

解析 别开蹊径:另辟新路,独创一格。②句有“突破旧韵书的束缚”,应填“别开蹊径”。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③句有“特立独行”,应填“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①句句意为:林风眠的画作糅合了中西特色,应填“独树一帜”。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随着中国经济________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________和喜爱的花卉。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容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征。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室,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________。刘禹锡在________的《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A.逐步   关心   倾倒   脍炙人口

B.逐渐   关心   折服   名噪一时

C.逐渐      倾倒   脍炙人口

D.逐步      折服   名噪一时

答案 C

解析 “逐渐”指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第一句没有体现“一步一步”的阶段性特点,应用“逐渐”,由此排除A、D。“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指关心重视。“广泛关心”搭配不当,应用“”,由此排除B项。“折服”指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倾倒”有使人佩服或爱慕之意。“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名噪一时”指一时名声很大。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的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因用法语演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曲目而遭到评委质疑。当然,当下有太多人深陷外来文化与新思想的洪流中________,甚至渐渐把民族血脉遗忘,所以,评委老师的质疑其实也________。评委们有着老一辈艺术家________传承非遗的情结,________。但语言只是文化传播形式,我们没有必要执着于这一点。

A.无法自拔 无可厚非 原封不动 情有可原

B.乐此不疲 无可厚非 原汁原味 情有可原

C.乐此不疲 情有可原 原封不动 无可厚非

D.无法自拔 情有可原 原汁原味 无可厚非

答案 D

解析 无法自拔:无法从某种困境中解脱出来。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感觉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横线前有“深陷”一词,其与“无法自拔”搭配更合理。由此排除B、C。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原封不动:指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不加变动。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由前文可知,讨论聚焦在以法语唱本国非遗曲目,所以第三空应填“原汁原味”,由此排除A。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人,逢高即上,遇巍则攀,奇峰巨顶自不必说,________是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临风凭栏,感慨一番。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对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________,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________。在那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若不去登高望远,________,实在是辜负了天地,有愧于人生。

A.虽然 索然 乐不思蜀 极目四望

B.即使 欣然 乐在其中 纵横驰骋

C.固然 怡然 乐而忘返 倚闾而望

D.即便 盎然 乐此不疲 游目骋怀

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应用表让步的关联词,排除A、C。B项,“纵横驰骋”指放马奔驰,无所阻挡,形容作战英勇,所向无敌,也比喻文艺创作能尽情发挥,奔放自如。用在语段中不合语境,所以排除B。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十世纪的国人经历了由“废经”到民间读经的各种折腾,逐渐________了儒家经典的义理价值,对圣贤的话语感到________。帝制时代的终结,客观上将儒家经典与政治生活________开来,庙堂儒学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对许多儒者来讲,儒家经典从国民教育体系中淡出,无异于________。

A.淡忘 不知所云 割裂 火上浇油

B.淡忘 不甚了了 剥离 雪上加霜

C.遗忘 不知所云 割裂 雪上加霜

D.遗忘 不甚了了 剥离 火上浇油

答案 B

解析 遗忘:忘记。淡忘: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淡忘”强调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忘记,所以第一空应填“淡忘”,据此可排除C、D两项。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针对听的一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针对说的一方)。据此可排除A项。割裂:把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分割开(多指抽象的事物)。剥离:(组织、皮层、覆盖物等)脱落;分开。“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这两个词语过程相反,结果相同。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咄咄怪事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B.咄咄怪事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C.出人意料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D.出人意料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答案 A

解析 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符合文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语境不符。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行尸走肉”侧重人没有灵魂,“酒囊饭袋”侧重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老气横秋”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老态龙钟”侧重指人的体态,应选用“老气横秋”。

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________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________,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________地惦念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A.朝思暮想 触景生情 身不由己

B.魂牵梦萦 触景生情 情不自禁

C.朝思暮想 感同身受 情不自禁

D.魂牵梦萦 感同身受 身不由己

答案 B

解析 朝思暮想:指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时刻想念。魂牵梦萦:指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本句中心词为“土地”,故后者更合适。触景生情: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文段谈的是土地、乡情,“触景生情”更合适。身不由己:指身体言行不能由自己作主。也指思想不能支配身体,失去控制。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________。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________,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________,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A.体悟   流淌   振聋发聩

B.领悟   展现   振聋发聩

C.体悟   展现   醍醐灌顶

D.领悟   流淌   醍醐灌顶

答案 A

解析 ①体悟: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据语境应为“体悟”。②流淌:液体流动。展现:显示出;展示。据语境应选“流淌”。③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1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________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________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也是________,她说:“我有一个癖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和古龙先生所见________相同。

A.带 激发 一见钟情 大约

B.放 萌发 情有独钟 大抵

C.带 萌发 情有独钟 大约

D.放 激发 一见钟情 大抵

答案 B

解析 “带”和“放”在语境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两个人一起去,后者是一个人去。前文为“一个人”,应选“放”。排除A、C。“萌发”,比喻事物发生;“激发”,经过外界事物的干扰、刺激而奋发。结合文意,应选择有“产生”意的“萌发”,排除D项。“一见钟情”,男女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种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大约”,不十分精确的数目或不很准确的估计;“大抵”,大概,大都。

1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________。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书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________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________,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________,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方能经久传世。

A.打磨 摆脱 金玉良言 一清二楚

B.磨蚀 摆脱 一家之言 一目了然

C.打磨 挣脱 至理名言 屈指可数

D.磨蚀 挣脱 真知灼见 历历在目

答案 D

解析 打磨:在器物的表面摩擦,使光滑精致。磨蚀:使逐渐消失。结合下一句“书籍则与世长存”,可知应选“磨蚀”。排除A、C。摆脱:脱离(牵制、束缚、困难等不利的情况)。挣脱:奋力摆脱。“挣脱”比“摆脱”程度更重。前文强调“伟大的思想”,选“挣脱”程度更合适。排除B项。金玉良言:比喻像黄金和美玉一样宝贵的忠告或教诲。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至理名言:指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一清二楚:形容清楚、明白。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头就可以数得过来,形容数量很少。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景象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1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________生命的解救,它让我们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________,这些足以让我们________,但是,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得到精神的历练,逐渐________。

A.庸常 凝望 废寝忘食 升堂入室

B.庸俗 凝望 宵衣旰食 登峰造极

C.庸常 凝视 宵衣旰食 升堂入室

D.庸俗 凝视 废寝忘食 登峰造极

答案 A

解析 庸常:寻常;平庸;平常。庸俗:平庸鄙俗;不高尚。句子主语为“我们”,可见强调的应是大多数人、平常人,用“庸常”更合适。排除B、D。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侧重于远方。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前文有“永恒之物”,代指真理等不易获得的精神财富,用“凝望”程度更贴切。排除C项。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1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________。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________;________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________。

A.陈旧而迷糊 白 然而 凄凉

B.透明而宁静 明 可是 伤感

C.冰凉而模糊 润 只要 冷清

D.朦胧而冰冷 亮 即使 悲凉

答案 A

解析 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三十年前”指时间长,又是针对“年轻的人”,应该突出“月亮”的“旧”“印象不深”,比较选项,选择“陈旧而迷糊”。第二空注意是针对“老年人”的,语言上应该以口语为佳,排除“明”和“润”。第三空根据后文“再好的月色也不免”,这里有转折的意味,排除“只要”和“即使”。最后一空,应该带有人的情感,“冷清”一般指环境。综合比较,应选A。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更多资源请加入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lianjp.com/ccwbfz/11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