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多了,就成了孔乙己

提起孔乙己,你会想到什么?落魄、酸腐、书呆子,我想大概能找得出很多类似的词来形容孔乙己。毫无疑问,这些词都是不怀好意的。从读高中第一次读到这篇小说开始,所有针对孔乙己的描述几乎都是不怀好意的。排出九文钱,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都成了对这个落魄文人的最辛辣的讽刺。在刚刚的聊天中,有个朋友又增加了一种新瓶装旧酒的说法,“书读多了,就成了孔乙己”。但孔乙己是否真的只能充当人们的笑料?我忽然想,鲁迅把孔乙己放在鲁镇的酒店里可能另有深意。出没这个酒店的顾客,大多是做工的短衣帮,很少有像孔乙己这样穿长衫的顾客。或许可以这样说,这里是短衣帮的地盘。可能偶尔会来几个穿长衫的,但都是点几个精致的小菜,温上一壶酒,到僻静的角落里慢慢享用。孔乙己却没有这么阔绰,他只能斜倚着柜台,一再展现出寻章摘句老雕虫的酸腐气质。孔乙己的这副德行,也曾让我深深地不以为然。读书人沦落到孔乙己这个样子,真可以说是有辱斯文。短衣帮们似乎正是看准了孔乙己的落魄,只要一有机会,就纷纷出言调笑。调笑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孔乙己念兹在兹的“书”,窃书不算偷,“多乎哉,不多也”。令人惊奇的是,角落里的长衫客们却从来没有参与调笑。是不屑,还是心里仍存着一丝对落魄读书人的同情?抑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穿长衫的人来光顾短衣帮的地盘?我宁愿相信没有。长衫客们或许有其他的地方吟风赏月。孔乙己则因为落魄,只能来和短衣帮们厮混。然而在那个时代,又有几个地方摆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杜甫说,“国破山河在”,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乙己的悲剧不仅在于他惨淡的读书生涯,更在于他的身上隐隐折射出大时代的变迁。如果孔乙己勉强可以称为士人,那古老的士农工商的社会,到这个时候就面临、甚至已经分崩离析了。以今日的眼光来看鲁迅于年写就的这篇短文,不得不叹服他拨开历史迷雾的智慧。谁能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原本四民之末的商人终于占据了历史舞台的最中央呢?半个世纪前,在鲁镇的小酒馆里,长衫客们只能龟缩在某个小角落,目睹同仁被调笑也不能、不敢仗义执言。半个世纪后,大学里吵闹得放不下一张书桌。人们以不读书为荣。从《乔家大院》开始,“晋商文化”带动起一片至今尚未平息的“商文化”,徽商、滇商,历史仿佛是由他们写成。然而此前年,汤显祖才写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氏鄙夷徽商的黄白之气,连做梦都不愿意梦到徽州。孔乙己是如何从鲁镇消失的,没有人知道。他最后一次露面时“已经不成样子”,此后再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没人会提起孔乙己,他是死是活,没人关心,也不重要。只有酒店老板偶尔会想起他,因为“还欠我十九个钱呢”。与其说《孔乙己》是对旧文人的讽刺,还不如说这是为古老中国谱写的一首挽歌。此后就像太史公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鲁迅在鲁镇的酒馆里已经看到了这一切。

(来源:春城晚报)

南宗道源

紫阳县真人宫位于陕西南部的安康市,因全真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在这里悟道参玄,著书立说,写下了《悟真篇》而名闻遐迩,被誉为道教“南宗之魂”。这里南依巴山,北望秦岭,悠悠汉水,川流东去,有诗曰“千里汉江文笔山,一城云雾半城仙。得此人间真福地,何须身外求金丹。”古往今来,在此参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难以尽述。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写的七绝《陕西紫阳真人宫》云:“先生力撰悟真篇,从此南宗别有天。丹药效微宜少用,不如重返自然间。”

紫阳县山清水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境内开放的道观有真人宫、悟真观、紫云宫、擂鼓台、显月观等。名山古观,星罗棋布,仙踪道侣,四海云集。法国道教协会会长景秀,英国道教协会会长世静,都是在这里拜师学道,而后回国传道的。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任法融大师先后多次莅临。这里是中国道教之重镇,也是近代西方道教的发源地。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lianjp.com/bbfz/7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