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年之最你那年最什么这是一

高考,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经之路,从某种程度而言,它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一场“成人礼”。不知不觉中,高考自年恢复以来,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来,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相信,这里也有你的高考记忆。

春城晚报(hai-ccwb)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从年到年的40年间,云南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已经超过万人。其中,年云南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为14万余人。

高考40年之“最”大盘点

最难考的一年

毋庸置疑,刚恢复高考的那年,成为了40年来录取率最低的一次高考。

据统计,当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了万,而实际录取人数只有27万,录取率仅5%。

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恢复,由于报考人数过多,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最后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而那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考生最多的一年

从统计数据来看,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成为历年之最,达到了万。

自年恢复高考以来,、、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形成了一波高峰,都突破万大关,分别为万、万、万。

而至近年,由于9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基本稳定在万以下,高考的意义也逐渐由父辈们所赋予的“知识改变命运”转变成为人生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男女比例最高

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比51.27%,女性占比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我国高考成绩男女比例,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年为40%,年达到53%,年则达到55%。

最难上大学的省份

对于人口大省河南、广东、四川来说,录取率仅有个位数。而同样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排名有点令人惊喜。

年龄最大的考生

年5月,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年出生,退休前已经从事了36年医疗工作的汪侠老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路。

尽管年他已经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破格“录取”为旁听生,尽管49门功课全部合格,但因为一直没有学籍,自年起,汪侠老人多次参加高考,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一直坚持。到年,他已经参加了15次高考。

考试次数最多的考生

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位刚满50岁的高考生,每天带着厚厚一摞高考资料泡在茶楼复习。

他叫梁实,是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考生,今年已经是他第21次赶考,因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试而被网友冠以“高考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梁实的梦想不是考一个普通的大学,年以前他的分数一直徘徊在多分,去年他突破二本线,但是他说:不考上一本线,我是不会去读的。

最难被打破的魔咒

不过,去年,没有再下雨。不知道,今年会不会下……

关于高考的故事,太多太多。但对于每个人,高考都会是最值得骄傲的时光:那时的你,天文地理,人文物理,几何曲线,英文古语……几乎无所不知。

这里有几代人的高考记忆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你还记得吗?

李克强:在田头锄地时得到录取通知消息

李克强,是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

李克强自己回忆,由于“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填志愿时,对北大“几不敢有奢望”。因此,“我还是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院校读书是不必付饭钱的”。

不过,在第二志愿中填报了北大的李克强,还是因为北大的优先选择权而被录取,进入在当时还保密的“政法专业”,即后来的法律系。

李克强说,“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

张艺谋:揣上煮熟的鸡蛋奔赴考场

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揣上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对于高考,张艺谋这样说:“如果没有它,很难说有现在的一切。”

马云:参加三次高考,数学曾考1分

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那年,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19岁那年,马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数学成绩19分。到了20岁那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数学成绩79分。

但是,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云南有一批老“77届”大学生

40年前的年,报名参加高考的14万余名云南考生,他们从田间、从工厂、从学校走进高考考场,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并为之努力。

40年来,他们早已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活跃在云南这片热土,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尽管其中不少人已经退休。可以说,时代选择了他们,高考造就了他们。

云南大学教授张跃

出生于年的张跃,现在已经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一位教授。

年高考时,他还是一名19岁的青年。张跃还记得,那时候他在个旧一中的一个考场考试,考了两天时间。“各地考试内容不太一样。当时在云南,大家都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另一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我选了历史。考完试,就回到了生产队。据说当时我的成绩在红河州名列前茅,历史好像还是全州第一。”高考完,张跃接到了云南大学和另一所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云南大学历史系就读。

张跃说,满分分的高考,当时好像考了多分。“大多数人英语都不行,自己也只知道26个字母。但进入大学英语分班考试时,自己还分入了快班。数学也只懂简单的,考了36分。”

通过高考,他成为云南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未来也由此改变。

说起现在的高考,张跃说与当年的高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录取比例很高。“当时通过高考上大学还是精英教育,现在的大学已经是大众化教育了,国家变化很大。”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陆建生

年,高中毕业的陆建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成为一名知青,在呈贡农村务农。

年,在生产队的大喇叭里传出了高考恢复的消息。“12月开考,第二年3月入学。”陆建生说,那时候距离开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他们面临最大问题是复习资料缺乏。陆建生说,那时大家都非常珍惜可能回到学校的机会,白天干活,晚上学校,饿了就烧火做饭。这样不分白天黑夜的劳作、学习快两个月,大家走上了考场。

努力没有白费,陆建生被昆明理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前身)轧钢专业录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干农活,变成“打铁”专业的大学生,陆建生和千千万万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当时从来没想过大学之后生活能改变很多,但实际上我的生活的确因为进入大学而改变。”从昆明工学院本科毕业后,他又到北京读了研究生,回昆明当老师,然后又去了德国学习,留学成为一名博士,接着继续读博士后,在德国、奥地利呆了近9年,最后又回到昆明,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院长。

在陆建生家中,当年的照片、学位证、毕业证甚至课本都还完好保存。

“恢复高考对我的意义是改变命运;而对中国的意义就是真正开始尊重知识。”陆建生说。

  对于普通人而言,

几乎每个人都有挥之不去的高考记忆!

那一年,

你我都曾是高考大军的一员

还记得曾经经历的高考吗?

说出你的故事吧!

春城晚报记者李思家罗南

来源:春城晚报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lianjp.com/ccwbjj/7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