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老井齐鲁晚报网

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李乐军

水是生命之源,老井的水养育了村里的祖祖辈辈。多少年来,多少代人,村民与老井生生相依,他们的故事,一如村里的半边老屋、半堵篱笆、半截土路,虽随时间隐没,但没有尽头。

老井位于村子正中,建于何时,无从考证,井深两三丈,用青石砌成,井口呈不规则方形。前来打水的人用井绳吊住水桶,借井口一角,双腿叉开,身体前倾,把桶放下,淹满水后两手倒替拔上来。打出的水清冽纯净,甘甜可口。

老井大而深,出水旺。偶尔遇到大旱年份,其它的井都干了,它却依然旺盛,不仅能保证本村的人畜饮用,而且周边几个村庄也都到此来取水。为什么老井出水量这么大?这可能与其所处的位置有关。村子紧靠一座像簸箕样的山自然形成,老井就在村子的中心。打井人有句行话,叫“撮箕口,赛水篓”、“三面环山,泉在中间”。老井出水旺是得其地利之优势。可见,先人打井时对地质水路的研究很有造诣。

那时候,自给自足是农村人生产生活的基本方式,平日各忙各的,打水时大家碰面的机会最多,于是井台便成了乡亲们勾通交流的最佳场所。特别是每天收工后,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顺便捎担水回家洗刷做饭,这时水桶的吱咯声、扑踏扑踏的脚步声、大家的说笑声汇集一起,热热闹闹,一天的劳累仿佛在这里烟消云散。

打水的人虽然很多,但秩序井然,壮的谦让弱的,男的谦让女的,遇上力气小的或上了年纪的,就有力气大的帮助把水从井下提上来,或者干脆帮其挑到家里,都是街坊邻居,没有“劳驾”、“谢谢”之类的客套。

井台热闹,但孩子们是不让靠近的。不管谁家的小孩,只要看到靠近井台,大人就喊:“不要在这儿玩,离远点。”越是这样,有时孩子们就越觉得神秘,偶尔偷偷地把头伸到井口向下一瞧,大人就喊到:“井里面有王八,会把小孩吸进去的!”吓得孩子们赶紧后退,一哄而散。

老井养育了村民,村民对老井也呵护有加。附近的人家,会定期义务打扫井台周边的卫生;遇到雨雪天气,还会有人挑几担沙子垫到路上,防止打水的人滑倒;春节会有人到井台边焚香烧纸,以此敬重水神;正月十五还会有人到井台“上灯”,祈求新的一年水旺丰足。对老井的敬畏可见一斑。

最大的工程是淘井。每隔几年,选择在天旱水少的季节,要对井底的淤泥进行一次清理。村里有经验的长者亲自指挥,青壮年劳力实施。先用两台抽水机从井里向外抽水,准备下井的人喝一小壶烫热的白酒,暖和身子后,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待水抽干,扔下去一把铁锹、两个水斗,然后顺着绳索快速下到井底,把淤泥铲到水斗里,上面的人一斗接着一斗地提上来。随着淤泥的不断清挖,水会越来越旺,抽水机就不间断地往外抽。整项工程井上井下协调有序,一气呵成,才能确保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没有了淤泥的井,水更旺、更清、更甘甜......

如今,随着家家用上自来水,老井退出了历史舞台,村民与老井的故事也被永远地刻在了记忆深处。几分忧伤又几分无奈,同时也会思绪绵绵、感慨万端。

毋庸置疑,时间会改变一切,发展和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永恒主体。

欣慰的是,不管留在村里种田的,还是走出大山上学上班的,他们无不把老井定格为内心水草肥美的田园,因为他们懂得,老井就是一部记载村落文明的书。

作者简介:李乐军,中国散文网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小说、散文集《指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lianjp.com/bbfz/15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